学术科研ABOUT US

活动报导
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报导 > 正文

袁勇超副教授团队破解小龙虾体内的重金属迁移转化“密码”

发布时间:2022-07-18来源:yl6809永利官网

重金属在小龙虾体内如何迁移转化?残留危害到底有多大?对外界环境是否造成污染风险?这些一直困扰着酷爱小龙虾的“吃货”和养殖户们的问题,近期被yl6809永利官网袁勇超副教授团队的博士研究生莫爱杰等成员揭示。相关研究成果以《小龙虾最主要的两种养殖模式(稻虾共作和池塘精养)中重金属的蓄积、转移和食品健康风险评估》为题,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专业领域TOP期刊上发表,受到国际关注和业内重视。

近几年,随着小龙虾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其养殖规模也迅速扩张。继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之后,小龙虾位列我国淡水养殖品种第6位,仅2021年养殖面积就达2600万亩,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263.36万吨,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8.27%;小龙虾全产业链总产值高达4221.95亿元,同比增长22.43%。

小龙虾养殖区主要集中在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四川、山东、河南、浙江、重庆等23个省和直辖市。然而,不规范的养殖模式、饲料供给和饲养策略可能会对稻虾综合种养模式造成潜在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基于质量平衡分析,该团队通过长期跟踪对比试验,比较了目前小龙虾最主要的两种养殖模式(稻虾综合种养和精养模式)中重金属的输入与输出特征及差异性分析,较系统地探究了镉、砷、铅、铬和汞五种典型重金属在全养殖周期内在水体、土壤、水稻和小龙虾体内蓄积含量变化特征及差异。

综合数据表明,食源性镉输入占两个模式镉总输入通量的50%以上,而砷和铬的输入通量主要来自灌溉水,铅的主要输入通量为大气沉降。虽然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中砷和铅的最终残留量略高于小龙虾精养模式,但镉和铬残留量远低于小龙虾精养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小龙虾养殖全过程中,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中稻田土壤镉、砷和铬的含量虽然表现出逐渐增加趋势,但水稻种植一个月后开始下降;而在小龙虾精养模式中则表现出持续的上升趋势。第二年秸秆还田后,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中被秸秆吸收和固化的重金属并没有导致砷和铅的残留量出现明显增加的现象。相反,残留在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中的镉对水、土壤和小龙虾肝胰脏镉的增加量显著低于小龙虾精养模式全养殖周期内两种养殖模式中小龙虾肌肉组织中重金属的含量都是远低于国家水产品重金属限量标准,小龙虾精养模式的重金属污染指数为0.781,而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重金属污染指数仅为0.543,远低于风险值。

这项研究表明,稻虾综合种养模式重金属残留的潜在风险很低,不会对外界环境造成重金属排放压力,其食品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同样较低。

相关人士表示,这项研究成果揭示了稻虾综合种养模式重金属动态迁移及在食物链转化规律,对小龙虾养殖模式、饲养策略的合理选择及食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莫爱杰 贾承妤 郭巍 袁勇超)

(来源:yl6809永利官网中国食品报社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