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通知公告
活动预告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公司新闻 >> 正文
日期:2017-11-03作者: 审核人: 浏览量:
(通讯员 胡瑞雪)10月31日,国际传染病学杂志《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在线发表公司水生动物医学团队顾泽茂课题组的最新研究论文“Pathogenic Elizabethkingia miricola Infection in Cultured Black-Spotted Frogs, China, 2016”。该研究首次从患病两栖动物体内分离到了一种新型传染病病原,为中国蛙类的健康养殖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重要启示。yl6809永利官网博士研究生胡瑞雪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顾泽茂教授为通讯作者。
伊丽莎白菌属(Elizabethkingia)是人类临床的新兴病原菌,包括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E. meningoseptica)、按蚊伊丽莎白菌(E. anophelis)和米尔伊丽莎白菌(E. miricola),这三种菌都可引起新生儿脑膜炎和医院获得性感染,被感染病人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近些年来,伊丽莎白菌属导致的临床感染越来越多,逐渐引起了公共卫生的关注。美国疾控中心从2015年开始对该新兴病原菌引起的感染进行了跟踪研究,其中包括米尔伊丽莎白菌。但关于该菌的感染多发生在欧洲和美洲,且未曾报道该菌能导致动物疫病。
2015年以来,我国湖南省、湖北省等多地的养殖黑斑蛙都爆发了类似脑膜炎的“歪头病”。该病传染性极强,死亡率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歪头、白内障、失去定向能力,给黑斑蛙的养殖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顾泽茂教授团队对该病进行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病原检测、病理分析和致病性验证,发现米尔伊丽莎白菌为黑斑蛙传染病的主要病原。该病原菌不仅侵染了肝脏、肾脏等器官,还入侵了蛙的脑部组织,进入了神经系统,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表现出歪头等症状。进一步的全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团队从黑斑蛙上分离的米尔伊丽莎白菌与人类临床分离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预示着该菌可能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的威胁。该研究首次报道了亚洲境内米尔伊丽莎白菌引起的大规模动物疫病,揭示了该菌对公共卫生的潜在风险。
审核人:蔡徐涵
上一篇:以“三保证”“三结合”抓好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
下一篇:井冈山上炼初心 追梦路上奋前行